由此,南怀瑾先生对中国古代历来的人才选拔制度进行分析,认为每一个朝代稳定之后,人才选拔上都会出现世臣巨族门第之见。即使自唐太宗以选拔考试取士以后,经过历史年代的累积,门第世臣的弊病还是屡屡发生,很难做到“拔识于稠人”,即从普通百姓中选才的制度。为此无数人怀才不遇,国家的人力资源也遭受了重大损失。
南怀瑾先生的这一观点为现代的领导人提供了一个取才之道,其核心就是要不拘一格选人才。正如电影《天下无贼》中葛优饰演的黎叔所说:21世纪什么最贵?人才。现在企业的竞争大都是人才之争,因此选出德才兼备的人才是每个领导的愿望,也是必做之事。
“上品无寒门,下品无势族”,讲究出身、门第,这在封建社会里可以说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现象。但这恰恰是选拔人才过程中的严重弊端,因此,有识之士多持反对态度。南北朝时期的西魏大臣苏绰在参与治理国家的实践中,坚决主张选用贤良,彻底打破传统的门户之见。他透彻而形象地指出:“自昔以来,州郡大吏,但取门资,多不择贤良;末曹小吏,唯试刀笔,并不问志行。夫门资者,乃先世之爵禄,无妨子孙之愚瞽;刀笔者,乃身外之末材,不废性行之浇伪。若门资之中而得贤良,是则策骐骥而取千里也;若门资之中而得愚瞽,是则土牛木马,形似而用非,不可以涉道也。若刀笔之中而得志行,则是金相玉质,内外俱美,实为人宝也;若刀笔之中而得浇伪,是则饰画朽木,悦目一时,不可以充榱椽之用也。今之选举者,当不限资荫,唯在得人。苟得其人,自可起厮养而为卿相,伊尹、傅说是也,而况州郡之职乎。苟非其人,则丹朱、商均虽帝王之胤,不能守百里之封,而况于公卿之胄乎。由此而言,观人之道可见矣。”因此,在选用官吏方面,必须切实做到:“将求材艺,必先择志行。其志行善者,则举之;其志行不善者,则去之。”苏绰选用人才的标准是很明确的,即选用德才兼备之人,而全然不顾其出身门第的高低贵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