直到今天,《求是》仍是王辅成最青睐的杂志。 不过从那以后,他再也没有发现文章里的明显疏漏。 每当看到一篇观点明确、 论证有力的好文章时,他都迫不及待地摘抄下来,录入自己的知识库里。 他也会对作者的一些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, 写信寄到编辑部与编者和作者进行纸上切磋。
1998 年 4 月底,王辅成收到求是杂志社寄来的一封信。 信笺上打印的内容是:“王辅成同志:看到您对我刊编辑工作的意见,感到非常高兴,也十分感谢。 您的意见受到我社有关编辑部门的重视,对我们工作的进一步提高起到了重要的督促作用。 为此, 我们十分欢迎您能够参加我社的‘第一读者’活动,成为我社的‘第一读者’,审读我刊,不断提出意见,为共同办好党刊,为我党的理论工作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。 现随信寄去登记表一张, 请填好后加盖单位公章寄回。 您将按期收到我刊, 相关邮资也将随后寄到。 求是杂志社总编室,1998 年 4 月 27 日。 ”
这一纸约定让王辅成当了整整十年《求是》杂志“第一读者”。 到了每个月的固定日期,《求是》都会如约而至。 拿到党刊,王辅成总是高兴地说上一句“精神食粮又来喽”。 每一期《求是》都是近十万字的阅读量,“第一读者”的任务重要而艰巨。 杂志社表示,不论文章作者名头多大,级别多高,只要字里行间存疑,就要一一指出来,写成书面文字将信函寄回。“第一读者”的称号说明了《求是》对王辅成这名老党员的信任以及对他渊博学识的高度认可。 王辅成也把这当作一项重要的任务来完成。 每到夜晚,他坐到桌前,在明亮的灯光下,戴着花镜一字一句地阅读。 那专注的眼神,划过字迹的笔尖,弯曲的脊背,就像灯下的一幅美丽剪影。《求是》每到年末的最后一期杂志,都会对当年的“第一读者”进行表彰,连续多年的光荣榜上都有王辅成的名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