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四)刑法
顺治三年颁布《大清律》。乾隆时重修律例,制成《大清律例》,内分律目、图、服制、名例、吏律、户律、礼律、兵律、刑律、工律、总例、比引条例,凡四十七卷,四百二十六门。名例律中所载五刑(笞、杖、徒、流、死)、十恶(谋反、谋大逆、谋叛、恶逆、不道、大不敬、不孝、不睦、不义、内乱)、八议(议亲、议故、议功、议贤、议能、议勤、议贵、议宾)是维持封建统治,保障贵族特权的重要部分。犯十恶罪,任何赦令不得宽免。满洲亲贵只要不犯十恶,在八议范围内,法律的约束力也就微细不足道了。
旗、汉人在法律上地位不平等,旗人狱讼,不论在京在外,各有特定的审判机关。在京普通旗人,归步军统领衙门审判,内务府所管旗人,归内务府慎刑司审判。外省旗人,归将军及副都统审判。汉人审判机关,不得受理旗人案件,反之,步军统领衙门得审判汉人。
京城旗、汉人交涉事件,旗人向该管佐领、汉人向该管衙门起诉。各该管官取具原告口供证据,转详户部,户部转行被告所属官厅,取具口供证据。户部凭双方提出的材料,查明断结。外省旗、汉人间小事件,经州县官审理,如认为曲在汉人,依常例处分,如认为曲在旗人,取具口供并附添审拟意见,送致理事厅(旗人审判衙门)听候处分。至于旗汉间审判不公平,更无待说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