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是对海塘工程给予关注。乾隆帝南巡,目的地是浙江的苏杭,因而对浙江沿海一带的海患倍加关注,他六下江南中,曾经4次亲到海宁,踏勘海塘工程。
实际上,清代的浙江也是当时的富庶之区,尤其是浙江沿海,从金山至杭县数百里,渔业、盐业发达,人员稠密,商贾云集。可这一代往往受到海患的威胁,而且,钱塘江还会与海潮结成共患,海潮加上倒灌的钱塘江水,汹涌而来,对这里的人民构成极大威胁。
以往的治理,或存在治理方法的争议,长期不能决定,比如柴塘与石塘的争论;或存在工程资金上的争论,有的主张地方自筹,要富商捐助,以解燃眉之急;或存在治理范围上的争议,地方官各自为战,不顾大局,不能统筹兼顾。为此,乾隆帝亲赴现场,具体调研,决定柴塘与石塘相结合,再增加鱼鳞石塘的新办法,或交错使用,或互相兼顾,多措并举,终于使这里的海塘工程大功告成。大史学家孟森先生这样评论道:“持之二十余年不懈,竟于一朝亲告成功。”可谓切中肯綮的评论。
三是笼络江南士子。一直以来,在满政权的政策之下,满汉之间存在深刻的民族芥蒂。尤其是江浙一带,由于清初的高压政策,江南的汉族士大夫一直对其有排斥心理。康熙帝六下江南,也曾做出过努力,尽量弥合这种民族矛盾,笼络汉族士大夫,以巩固其统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