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济来源一断,沈从文的生活就完全陷入了困境。但令人不解的是,沈从文这时为什么没有向熊希龄这位同乡加亲戚求援,又或者是他曾经去求助而没有成功?
其实早在来京之前,沈从文同熊希龄在芷江的家人就十分熟悉。1919年,沈从文曾在芷江做过一阵子屠宰收税员,并且在芷江县的熊公馆“逗留过一年半左右”的时间,“还在那个院子中享受了一个夏天的清寂和芳馥。并且从楼上那两个大书箱中,发现了一大套林译小说”,“书籍中还有十来本白棉纸印谱,且引诱了我认识了许多汉印古玺的款识。后来才听黄大舅说,这些印谱都是游击参将熊老一辈的遗物”(沈从文语)。
由此可以判断,若说沈从文刚来京时一心只想谋求“独立”,不愿向熊希龄求助,还勉强说得过去;若说是沈从文曾经向熊希龄求援而不得,这似乎不太符合熊希龄这位大慈善家的仁人风范。因为已淡出政坛的熊希龄此时正在大张旗鼓地扩建北京香山慈幼院,收养教育1917年京畿水灾和1920年北五省旱灾无人认领的灾童以及全国各地送来的孤贫儿童。其中有150名是家乡在湘西、湘中、湘南因旱灾送来的灾童。可以说,作为大慈善家的熊希龄,若真的接到沈从文向他求助,是不会拒绝的。1922年3月,湖南同乡毛泽东、向警予为了紧急援助在法国勤工俭学的熊季光、蔡畅等人,就曾贸然前往熊希龄处求助,熊希龄慷慨解囊,令向警予等人感激万分。